很多人都看到过,甚至学过这张图,也许,你会说,嗯,这个我知道 ,我学过。 可这张图,你真正学会了没?你用了吗? 我第1次看到,是在心理学实操课程 第2次,是读李中莹老师的《简快身心积极疗法》 当时看到这个图,没有太大感受,只是了解了,人的思维想法是可以这样区分的而已。 几年后,又一次在曾明老师的“文字读心识人课”上,看到这个模型,她用这个工具,解释生活中各类人的语言行为,特别震撼。 通过这次学习,我想通了很多事,理解了很多人。
再后来,我用它来实践
当我把思维六层次模型,结合读心识人课程,观察身边人,用到生活中,发现,真的太好用了。
一 是什么
人的一生,会有无数选择,也会遇到很多问题,你的选择,你面对问题的态度,最终事情的走向,你的成长历程,其实都跟你的思维模式息息相关。
思维逻辑六层次,最初由美国人类学家格雷戈里·贝特森提出,后由罗伯特·迪尔茨整理,在1991年推出。
这是一套系统工具,思维模型,可以用它来解释社会上的很多事情。
也可以用在教练过程中,让人明白他的困扰所在,从而更容易帮他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。
NLP中,把它与潜意识的深层力量联系起来,经常使用。
他把人的逻辑思维分为6层次,从下到上分别为:环境层、行为层、能力层、信念层、身份层与愿景层。
(一)下三层
1 环境层 ——环境思维
特征:遇到任何问题,都是别人的错,都是客观、意外。
作出任何选择,都是受别人影响甚至“胁迫”,做好了,是自己的努力;做差了,是被别人逼的,是老天爷的错,总之他“无罪”。
放眼周围,身边很多人处于环境层,他们总是诸多抱怨,抱怨命运不公、社会不济,世道炎凉,从没从自己身上找原因。
2 行动层——行动思维
特征:先干了再说,把自己累死也无妨
他们做事,是从不惜力的,甚至坐不住,只要歇下来,就会有愧疚感。
在他们的意识里,只有付出辛苦,才可能有收获,或者说,只要辛苦了,就一定会有成果。
遇到问题,他们每次找到的对策,就是让自己更努力、更辛苦。
他们经常会这样说:这件事没做好,是我做得还不够,还需要加油干;
当别人提出适当休息、转换思维的建议时,他会说,我已经很辛苦了,我一天只睡5个小时,你还要我怎样?
3 能力层——学习思维
典型特征:学习改变命运,人的一生就要不断学习
他们遇到问题,想到的解决策略就是,我还需要去学习提升,我要补短板、中板、长板,学习、学习、再学习。
他们知道,任何问题,一定有人曾经遇到过,他们已经有了好的解决办法,只是我不知道而已,所以我要去浩瀚的知识海洋里,寻找学习,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。
PS:关于学习
最近几年“知识付费”爆炸式增长,很多高大上的知识,变得触手可及,“哈佛博士”、“EMBA导师”、“**商学院”,让18线城市的,一心想学习的普通人们,仿佛看到了人生成长的“天梯”。
最终,很多人花费高价,成了“合伙人”、“私董”,最后他们成为了“勤奋的学者,苦逼的知识仓管”,甚至成了“知识难民”,不只当了韭菜,还被做成了韭菜盒子。
是不是很扎心?
要知道,世界上的知识是学不完的,你囤再多,你学得再多,如果不用,永远只是囤积的“仓库”而已。
如何破解花费几十上百万学费,痴迷学习的困局呢,来看思维逻辑六层次中的上三层
1 信念层 ——目标思维
特征:万事开端问目的,处理问题抓本质。
他们会思考目标,理性选择,我为什么要这么做,我要达成的目标是什么?
比如,这个人,值不值得交,为什么?我跟他亲密交往,是想要情呢,还是钱?
比如,这件事,值不值得做,为什么,我要得到什么?
比如,自己的健康、事业、家庭、工作、关系,哪个更重要?
其中包括
第一 2个关键点:
1) 找本质
遇到问题,这类人的本能思维会问:这件事的本质是什么?目标是什么?
2) 排好序
什么最重要?如何取得更好的平衡?
排序从本质上来说,就是他的价值观。人们作出选择,本就基于他如何看待世界、他人、自己的关系。
第二 1个口头禅
“方向不对,努力白费,方法荒废”。
他们愿意花更多时间主动思考:如何优化选择,优化努力,更新落地方法,坚信:假如选择错了,越努力,走得越快,死的越快。
第三 落脚点——决策力
他们从来不把执行力(行动层)、方法论(学习层)排在首位,他们更看重决策能力,比如判断、选择时机以及三者的综合把控。
他们更多分析判断,思考总结方法,不容易被别人影响,也不容易被别人击倒,很少自我怀疑。
他们不会有学习焦虑,不会花所有时间学习,懂得选择和取舍,明白自己要成为什么样的人,已经拥有的资源优势是什么,还缺什么,从而有选择地去学习提升。
不以自己的“得失”作判断,按照“方向是否正确”采取行动——用“贯彻正道”的方式去突破困境。
2 身份层——哲学思维
特征:时刻清楚我是谁,我要成为谁。
这一层解决的就是“哲学三问”中“我是谁”的问题。
他们在不同的场合,有不同的身份意识,会灵活切换各种角色。
比如工作时,是个管理者、带头人;回到家,是伴侣、父母。
什么身份,说什么话,表达什么态度。
在不同场景下,他会有最合适的语言、行为,当然,要达成这样的灵活切换,需要很长时间的修炼、感悟、精进。
第一 2个关键点:
1 明确定位
认清自己是谁?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
2 如何成为
想明白是谁,再把目标拆解,稳扎稳打,逐步提升,实现目标。
第二 1个口头禅
“我的志向是什么?”、“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?”。
举例:
王阳明12岁时,问老师,“人生第一等事是什么?”
老师回答:“惟读书等第耳”。
王阳明反驳道:“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,或读书学圣贤耳。”
他很小已经立志要做“圣贤”了。
第三 实现路径
一个人开始思考这个问题,他就已然觉醒,之后的行动、学习、努力、选择,围绕的都是“身份标签”、“定位”,自我身份的确立。
这跟上一层的区别在于,信念层,更多的是‘事上的方向’,而身份层,更多的是“人的方向”。
从事到人,又是一个更高的台阶、更大的框架了。
3 愿景层——宗教思维
特征:无我利他,为天下苍生谋福利
这类人凤毛麟角,是领袖,是伟人,是一群能改变世界的人,这个层次超越了上面所有层次。
只有极少数人能达到这个境界,他们思考的是与这个世界的关系,关注如何改变世界?
他们胸怀苍生,无我利他,愿意尽己之力,解大众烦恼苦痛。
比如乔布斯,活着就是为改变世界。
比如特雷莎修女,将所拥有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。
比如杜甫,自己还在挨饿受苦,却写出“安得广厦千万间,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”来。
比如周总理,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
下三层做事,上三层做人。
做事的时候,因势利导,顺势而为;
做人的时候,坚定原则,选好方向,
成为你想成为的人,不求伟大,时时善良。
人生想要活得通透笃定,那就要把下三层和上三层真正学会理解、融会贯通,如何用好呢?
前2篇讲了思维逻辑六层次是什么,什么特征,什么表现。
那么,我们如何觉察自己或他人,在不同的时间、场合中,了解明白,正处于哪种思维层次呢?
举例说明
你每天提早5分钟出门,你以为自己可以保证不迟到。
可是今天早上,你刚要出门,孩子哭闹不止,为此耽误了3分钟,你想,没事,还有2分钟。
急急忙忙拿包换鞋出门,发现电梯坏了,只能走楼梯,2分钟余地用完。
开车到小区门口,堵得严严实实,300米的路,走了5分钟,原来前面出了个小车祸。
好不容易冲出重围,你一路紧赶慢赶,差点闯了红灯,一看表,正好,最后1分钟百米冲刺。
可是在打卡机前,同事左按右摁,他的卡怎么也打不上。
等他好不容易打完卡,你,迟到了。
这个月的奖金没了。
看看六个层次的人,分别会有什么样的反应?
1环境思维
他唉声叹气,抱怨电梯质量、指责物业不及时修复,怨恨出车祸,还有孩子也不懂事,偏偏在你要出门的时候,要这要那,拖你后腿,前面的同事磨磨蹭蹭……
他的反应:今天太倒霉了,事都赶在一块,但凡有一个人配合,也就不会扣掉几百块奖金了。
他一整天心情低落,很可能,下级成了他的“出气筒”,对上级,则口是心非,腹诽心谤,一天下来,身累心累。
第2天,一想,反正这个月奖金没了,索性多睡会,迟到就迟到呗。
时间一长,他会自我安慰,躺平摆烂,反正再努力也不过如此。
他就象“墙头草”,周围人积极正向,他也会跟着积极向上,周围人消极摆烂,他也会跟着一起消极摆烂。
2 行动思维
他会想,今天我一定要找物业,盯着他们修好电梯;明天我要更早起床,留足时间;车里放辆自行车,如果不行,就骑车上班,做一切能做的准备,避免再迟到。
他象一头老黄牛一样,不怕辛苦,水来土淹,兵来将挡,用自己的行动,避免问题再次发生。
3 能力思维
他会去研究《物业管理条例》,有理有据,跟物业主张自己的权利;
他会去搜索电梯运行原理,研究如何减少电梯故障;
他还会研究小区几个出口周边的路线,设定1、2、3方案;
他会研究公司打卡机原理,找到办法,跟同事互助打卡;
他还会去网络搜索别人如何避免上班迟到……
总之,通过各种学习搜索,以提升能力为基础,来保证自己不再迟到。
他们的业余时间大都在埋头学习,他认为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太多了。
4 信念思维
一次迟到,他会开始思考,我每天争分夺秒上班,为什么?
现在的这份工作有什么意义?我要得到什么?
我究竟想要什么,工资、地位、成就感?
工作事业重要?还是家庭重要?还是理想更重要?
要不要换一个工作?
综合当下的经济状况、家庭状况、工作状况,舍弃什么?留下什么?如何达到最好的平衡?
5 身份思维
他会想,我作为一个主管,我的迟到会对员工产生什么影响?会不会影响我在老板心目中的印象?
作为主管,要怎么解释我迟到的原因,或者索性来一次经验分享,让大家献计献策?
回家,要跟孩子交流分享这次的迟到经历,让孩子明白,提早准备、留足余地的重要性。
在老板眼里,我要成为遵守规则的好下属;在员工眼里,我是个善解人意的好主管,在孩子眼里,我要成为一个善于反思、不那么完美,但一直进步的家长……
他一直都在心里绷着一根弦,我要怎么做,才能成为我想成为的那个人?
6 愿景层
他会站在更高的维度,去思考,如何让城市交通不堵车,让电梯减少故障,让物业与业主的矛盾不会激化,让公司的规章制度得以严格执行?
我要怎么做,才能造福大多数人,让人们更多幸福感,让社会的秩序,变得更加有序?
看到这里,想想自己,当下的你,正处在哪个层次呢?
PS:
要注意的是,层次的高低,只是分类,没有好坏,没有对错。
通过这个例子,让你能快速了解自己的底层思维,觉察自己的思维模式。
“你无法在制造问题的同一思维层次上解决这个问题。”
我常常收到很多朋友的评价:“你是我朋友圈里最正能量的”“喜欢你的正念”“你总是很积极很乐观”“你好有能量”。 试着从愿景层开始思考: 你希望5年后10年后或退休后,过什么样的生活?那个画面是怎样的? 你希望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?希望自己5年后变成什么样? 1.人的思维有6个层次:愿景层、身份层、价值观层、能力层、行为层、环境层。 2.多数人在下三层中思考,困难缠身,陷入恶性循环。 3.优秀高能的人都是从上往下思考,先思考清楚自己的愿景是什么,要成为什么样的人。 4.每当遇到困难,跳出行为、环境层,升维思考,上升到价值层、身份层、愿景层,你会更容易解决当下的问题。